【疫情減壓】周末出遊鯉魚門石礦場遺址 廢墟風營造型格婚照場地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0/06/12 11:52

最後更新: 2020/06/12 11:54

分享:

分享:

這個周末天朗氣清,不妨到鯉魚門探訪這片「天涯海角」。

疫情下大家無法外遊,周末發掘本地遊就成為新樂趣。由西灣河乘渡輪可直達鯉魚門的三家村,這裏有一片廢棄的石礦場,向海對岸就是筲箕灣一帶的景緻,配以荒草石屋,不少新人也選擇在此拍攝「頹廢風婚照」,勾留幾個鐘回西灣河太安樓醫肚,最是理想。

鯉魚門的廢棄石礦場,今天已成踏青打卡的隱閉地點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近年掀起一片本土懷舊風,不乘港鐵,從西灣河碼頭到鯉魚門最為便捷。營運此渡輪的珊瑚海船務一直以低成本經營,現時航線包括:西灣河至三家村、西灣河至觀塘及三家村至大廟灣/東龍洲,近年船公司更將渡輪「懷舊化」,除了在碼頭有一架人力車讓人打卡外,船更裝置滿香港特色的圖案如霓紅燈、紙皮石、仿九龍皇市的「墨寶」。

走入船內,更發現鐵框上掛著各些舢舨的舊照,以及漁家的用具如笠帽漁網等,儼如流動藝廊。成人單程才$9,乘搭時實在像支持小店。

珊瑚海船務營運西灣河至三家村的渡輪服務,船身的霓虹招牌也充滿香港色彩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燈塔石灘看日落

船程不過約10分鐘就到鯉魚門三家村,船埋岸之際,只見不少新鮮酒家猶如「棚屋」船倚濱而建,相當有趣。其實三家村已有逾150年歷史,最早可能是三家人成村,唯開村歷史現已不可考,而鯉魚門只是三家村鄰旁進入維多利亞港的海道名稱。

三家村有點似棚屋,具漁家風情,周末來遊逛相當不俗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鯉魚門最有名自然是食海鮮,從村口大概走3分鐘,就見各海鮮檔林立,繼續向前就是石灘,在巨岩堆疊中還有燈塔,但留意沙中有不少玻璃碎,穿涼鞋者尤其是小心,但遙望對岸筲箕灣的漁港景緻,不少人愛在這裏觀日落,彩霞與波光映照,配以點點魚船,畫面動人。

三家村有個燈塔石灘,在此看日落極具情調,對岸就是筲箕灣的樓景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觀天后廟 奇石陣

回到鯉魚門海傍道東走,約5分鐘就到了天后廟。它是1753年,由當時盤踞鯉魚門海域的海盜鄭連昌建成。

據考據,清初鄭成功撤退至台灣繼續進行抗清活動,但鄭建卻沒隨鄭成功遷至台灣,反而率領部眾退守至廣東,據守香港東面海域。鄭建死後,其子孫和沿海民眾勾結,漸成雄霸一方的海盜。

天后廟沿海而建,是當年海盜所建,內裏還有一張天后顯靈照,相當神奇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而鯉魚門這海隅之濱,海盜們正好作前哨站,監視往還船隻,以防官兵進攻,今天廟外還保留兩門大炮。廟外還有不少巨石,都有名字留念如「街渡石」、「腳板石」等,當中的「海角潮音石」,據說摸摸就催谷財運!

廟前的「海角潮音石」,據說摸摸就催谷財運,也有不少龍友在此拍照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雖然村民在家中各有拜祭祖先,但鯉魚門村內其實沒有祠堂,天后宮就成為眾人祠堂,以庇佑漁民出海平安。

荒廢石礦場 臨海踏青位

循天后廟直行,幾分鐘後就看到個「石礦場」的指示牌,從這個窄巷入口行,走過矮坡後,豁然開通就是一片綠茵而荒涼的海角之地,旁邊節石嶙峋,正是舊石礦場的遺跡。記者走訪當天,前後腳有兩對新人來拍婚紗照,可見此地別具情味。

循天后廟行約幾分鐘見到一條窄巷,看到此指示牌就可通往石礦場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記者逗留石礦場期間,已有兩對新人前後腳在此拍婚紗照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這石礦場原來也有段故︰百多年前,不少廣東人流落此地,他們以「打石」為生,將石材從礦場採出後,會請廣東的石工精打細琢,石材便可利用船隻遠銷廣州、台山、順德各地,用以興建祠堂或作門柱石,部份更遠銷至荷蘭等歐洲國家。

不少人在礦場草地打卡遊逛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1934年英軍聘用大量勞工在村內及魔鬼山建造軍事設施,帶動當地發展。惟1967年香港政府不再為石廠續牌,採石業遂走向末路。取而代之的,是海鮮食肆的發,岸邊停泊著多艘海鮮艇,也是遊客的觀光點。

舊石礦場的面向鯉魚門海峽,礦場的遺蹟猶在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此大草坪面向由筲箕灣至杏花邨一帶的景緻,海風徐來倍覺寫意。這些有不少打卡位,如荒廢的石屋,或石灘下節凸而出的巨石,或芒草後的夕照等,等待遊人慢慢發掘。

交通︰港鐵西灣河站A出口,步行約10-15分鐘可到達鯉景灣一帶。 由西灣河碼頭搭船前往鯉魚門三家村碼頭,航程約15分鐘。另外,亦可直接在港鐵油塘站A2出口,轉乘24號綠色小巴至三家村渡輪碼頭。
開放時間︰西灣河碼頭6am至10pm,由西灣河出發至三家村,早上9時起逢15、45分兩節時間出發,至晚上10時45分,單程9港元。
查詢︰西灣河碼頭 2513 1103